序言:近期連續曝出的幼兒園教師向兒童施暴事件讓我們心痛又心寒。本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,卻殘忍的向小孩童瘦弱的身體進行施暴。敢問你的師德何在?人性何在?
【敲響幼教一記警鐘】
虐童事件在社會上引起軒然大波,讓各位家長為人父母者感到憤怒和焦慮不安,而我們幼兒教師也置身于輿論的漩渦之中。
作為立志全心奉獻幼教事業的一份子,艾樂教育一直高度重視師德師風建設工作。為了引起艾樂體系各地園所的高度重視并引以為戒,艾樂總部園長第一時間在幼兒園微信群里轉載了報道,全園教職工從案例中反思自己的工作行為,召開反思會議研討,并作出紅色預警:各地園所應嚴格規范幼教自身的行為,加強職業道德修養,對教師團隊的管理,嚴格約束教師的行為,和對教師的心理進行觀察和疏導,絕對杜絕發生類似事件。
【虐童事件屢屢發生的原因】
十年樹木,百年樹人。教育業作為天底下最光輝的行業,肩負著培育優秀人才、鞏固國家發展的重要職責。作為啟蒙教育的第一站,幼兒園對孩子的未來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。但幼兒園幼兒園虐童問題已經不是第一次出現了。教育部門三令五申,曾多次整頓規范幼兒園管理,但為何這種傷害兒童的事件還是不斷上演?原因有四方面:
一、準入門檻太低
首先,幼兒園教師素質有待提高。由于學前教育尚未納入義務教育范圍,許多民營幼兒園教師雖然有教師之名,卻沒有正式的教師編制,在待遇上和公辦教師相差十分懸殊,因此造成不少民營幼兒園教師流動性較大。
二、傳統思想作祟
中國的傳統教育思想“師道尊嚴”。如《尚書》所記:“樸作教刑”和《學記》所載“夏楚二物,收其威也”,說明教師可對學生施行體罰。在中國現實的學校教育中,師道尊嚴仍然是主流價值觀,教師在教育教學中的權威地位仍然是不可撼動的。教師依然有專制化作風,學生沒有自由,只是聽從教師的命令,對教師往往是敬而遠之。“不打不成材”也是中國的家長奉行了幾千年的教育理念,在這慣性思維影響下,家長認為老師對學生進行適當的體罰,是為了自己孩子好。正是這傳統觀念讓極個別幼師有恃無恐助長“虐童事件”的頻頻發生。
三、幼兒園教師壓力過大
因為傳統觀念及幼師隊伍現狀令人不滿,人們對幼兒教師心理上還沒有形成高度的認同感,很多時候等同于“保姆”。幼兒教師普遍面臨身體、心理的雙重壓力,即家長和幼兒園的雙重壓力,保育和教育的雙重壓力,她們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研究業務,提高各方面的素質。
四、幼兒園安全制度管理保衛措施不完善
家長送孩子上幼兒園有三個重要的目的:一是培養孩子的行為習慣,二是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,三是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。但由于入園難問題,幼兒園普遍存在著幼兒多,聚集密度大的情況,衛生條件較差,幼兒衛生安全沒有保障。
從以上分析不難看出,要想杜絕類似于體罰孩子的幼兒園不良教育行為發生,就必須從規范辦園行為入手,以機制健全完善為保證,綜合治理。
【園長該如何防御事件發生】
第一、務必提高幼教的業務素質。加強幼教隊伍專業素養和職業道德建設,提高幼兒教師的產出量和質量。另外,作為一名合格的幼教心理健康很重要,所以,園長要對教師定期進行心理疏導,幫助幼教調整良好心態。
第二、提高幼教待遇,穩定幼教隊伍。由于幼教未能像九年義務教育一樣有專項資金投入,教師的工資也只能從幼兒園的收益中支出,也就是學校自己負擔。因此被聘教師的工資普遍較低,吸引不到真正的優秀人才,長此以往必將陷入惡性循環。
第三、管理者要關注每一位教師,盡量“讀”懂教師,仔細觀察她們在情緒、表現、態度等各方面的變化,盡可能在第一時間發現問題、解決問題。要創造足夠的溝通機會,從生活和工作交往中充分了解教師的不同需求,針對不同的教師采用不同的管理手段。在業務上,應該為不同層次教師的成長提供不同的專業支持。在生活上,要讓教師在寬松和諧的環境中體驗到領導的人文關懷。如:對生病的教師噓寒問暖,對有困難的教師伸出援助之手,關心教師生活上的需要……這些措施都有助于減輕教師的工作壓力,使她們心情舒暢地工作。
幼兒教育事業是一個良心的事業,是一個需要愛心的事業。“沒有愛,就沒有教育!”雖然小編對“虐童事件”感到痛心疾首,但是對目前幼兒教育的總體形勢還是看好,輿論開始關注總比不關注好,輿論關注說明政府要開始發力。從校車問題到國家明確宣布要大力投資幼兒教育,再到眼前的“國培”等等,這一系列舉措本身就說明國家已經開始意識到,并且要大力扶持幼兒教育。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,“要堅持教育優先發展,……辦好學前教育……”,也正說明了這一點。相信黨和政府會拿出行之有效的辦法來規范幼兒教育,使幼兒教育這一個朝陽產業一天一天向好的方向發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