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為父母,你真的會與孩子相處嗎?你們了解他們的想法嗎?家庭教育是所有父母都會面臨的問題,對所有家庭來說,學習以下六個方法,都是有所幫助的。
1.歸屬法則,保證孩子在健康的家庭環境中成長。哪個家長不想給孩子創造健康環境?但實際上也不盡然,有些家長有此心卻不懂如何做。比如,過分溺愛嬌慣順從孩子,由著孩子瞎吃瞎玩,不鍛煉不勞動,養成不健康的生活習慣;再如,家長之間的吵鬧,更嚴重者破碎家庭、長期分離,更讓孩子缺少歸屬感。
2.希望法則,永遠讓孩子看到希望。正如美國人善于說好聽的話,尤其對孩子,無論他們做的如何,都常夸獎說:“干的好”,“太棒了”之類,華人家長則對孩子期待值頗高,卻不善于用希望法則,愛找差距挑毛病,,這種高標準嚴要求興許適得其反,會讓孩子感到失落絕望。
3.傾聽法則,要多聽聽孩子的聲音。對年幼的孩子,哪怕他們講話詞不達意,大人也要耐心地與他們交談。任何粗暴打斷或嘲笑他們講話的行為,都會對孩子產生傷害,可能會影響他們的表達能力而羞于在人前開口,也或許反之,令孩子非要不合時宜地插話以引起大人的注意。
4.后果法則,讓孩子學會承擔自己的行為后果。孩子想做的事情,只有沒有傷害他人社會等太過分的行為,放手讓孩子去嘗試,并且告訴他自己做了事情之后就得承擔后果付出一定的代價。通過這樣的不斷嘗試讓孩子自己學會獨立思考分析判斷等。
5.求同存異法則,允許孩子有自己的見解、觀點。孩子和成人的看法往往不同,他們會有很多不符合常規的幻想。其實這些正是童心的可愛之處,如果大人認為孩子的想法奇怪而潑冷水,會扼殺他們的想象力和好奇心。如果一些看法說法脫離實際或者會引起麻煩,也要耐心地解釋。
6.榜樣法則,言傳身教事半功倍。孩子的教養、興趣、愛好等,多半來自生長環境的耳濡目染。除了家庭內的榜樣,也要注意社會關系對孩子成長的影響,為孩子尋找和擴展新的健康友誼圈。比如,上了幼兒園之后寶寶會有更多的新朋友,去游樂場興趣班等也可以結交一些趣味相投的朋友,我們家寶寶去了艾樂幼兒園之后交了很多的新朋友,整個人都變開朗起來了,還學會了很多生活小技能等。
身為父母,只要陪在孩子身邊,每天多陪伴一點點,跟寶寶一起進步一起成長,相信與孩子的關系會越來越融洽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