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在某社交平臺,不少家長在討論到底該不該給孩子使用手機,甚至有家長直接向網友求救:“怎么辦啊?自從孩子每天玩一小時網絡游戲后,現在他已經成功地被手機拐走了......”
我相信很多家長都會遇到相同或者類似的困擾:
l 你規定孩子的手機使用時長,孩子逐漸玩上癮,作業就會變得敷衍;
l 你禁止孩子玩手機,孩子不高興,甚至翻臉,親子關系變得緊張甚至破裂;
l 你允許孩子玩手機,不控制時間,那功課成績下降就是必然的結果......
屏幕時代的到來,家長如何與孩子交流?智能手機、平板ipad等電子設備充斥下的新環境,家長該如何教會孩子合理利用?在應該努力學習的時候,又如何讓孩子放下手機、拒絕網絡誘惑?如果找不到正確的答案,或者這里有你想要的答案。
孩子喜歡手機等電子設備,對電子屏幕里的一切新鮮事物感興趣,這早已是不爭的事實。作為家長,禁不住孩子的軟磨硬泡,也不想讓孩子的童年落伍,多數家長都會給孩子選擇配備智能手機或者平板電腦等。但是,孩子一旦玩上手機,就很容易沉迷游戲,陷入泥沼無法自拔。
我們都明白:雞蛋從外面打碎是壓力,從里面打碎是成長。從外面打碎雞蛋只有一個結果:變成食物,只有從里邊打碎,才能變成生命。
如何從里邊打碎?
如何溫柔地打開孩子愛玩游戲的心門?
怎樣在孩子的內心喚醒他們對知識的渴望?
01 正確看待玩游戲這件事
任何時代的孩子,都有這個年代賦予他們專屬的童年記憶。無論家長是否承認,作為屏幕時代的00后,各種大小屏幕充斥著他們的生活和記憶。
這個時代已然賦予00后天生的屏幕社交能力,習慣屏幕交流,這是時代前進的必然結果。盲目遏制孩子拒絕網絡,拒絕電子設備,拒絕游戲,是不現實的。
02 家長潛移默化的影響
醫生講究對癥下藥,教師注重因材施教。作為孩子人生的第一任老師,父母是怎樣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?家長又樹立了怎樣的榜樣呢?
父母拿著手機,孩子沉迷游戲,父母拿一本書,孩子愛上閱讀!家長面對手機的態度,往往是孩子面對游戲的態度。有多少父母每天機不離手?有多少父母勒令孩子禁止玩游戲,自己卻偷偷地玩一把呢?
所有家長都不得不面對這樣一個事實:壓制越嚴格,反彈越強烈。若想讓孩子從網絡游戲、手機中脫身,家長要先從根本上解決自身依賴手機的問題,把手機當做一種工具,不要習慣性的翻看手機。給孩子樹立一個相對好的榜樣。
03 對網絡游戲的認識和定位
時代發展的原因,使很多中小學家長出生在科技較為匱乏的年代。
面對新時代成長中孩子的思維,家長難免有些不適。作為家長,首先要明白孩子玩手機,擅長屏幕社交早已不是個例,是時代發展的導致的客觀事實。
家長要對網絡游戲有清晰的認識和準確的定位,這是最為重要的!我們既希望孩子能基于網絡,了解屏幕,接觸新鮮事物;又渴望孩子能健康成長,不受不良信息干擾。
在科技和家庭教育之間,不存在一個絕對正確的平衡點。沒有人能夠斷定“屏幕社交”時代下的第一代孩子長大后會是什么樣,沒人敢確保自己的教育方式完美無缺,每位家長都在摸著石頭過河。所以,只有家長主動擁抱并融入這個互聯網時代,才能真正走進孩子的渴望與訴求。